Thursday, February 21, 2013

物价上涨



    去年12月中旬,去超市买黄瓜,发现价格涨了将近一倍,原来 2元/斤,那时变成了 3.8元/斤。我只买
了一次,又吃了一个星期的牛肉炖土豆,然后就改吃大白菜,虽然价格也涨了一倍,但 8毛/斤 完全可以接
受。以前在家时,东北的冬天,平民百姓都吃大白菜,所以我一直很喜欢吃。正月初三我去超市,菜价没怎
么涨。初九我又去超市,发现菜价又大幅上涨了,大白菜都是 1.38元/斤,其它青菜每斤5元、6元、7元很
普遍,现场买菜人的小车里,都只有几把青菜,不再像年前那样半满了,工薪阶层的存款又被人抢去了一半。

    货币由最初的金银,演化成后来的纸币,由于纸币本身只是一堆废纸,所以金融体系的运行就是依靠信
任,基本都是靠武力强制实现的。听老一悲说,山东在日本占领时期,日本人发行自己的金票。日本人在村
边的山上修建工程,老家爷爷辈的人去干活,就有钱拿,然后买生活必需品。到了 1945年8月10日,日本人
已经在准备投降昭书了,重庆、越南、苏联、陕北等等各个政权都在积极准备善后。但农村信息封闭,根本
不知道这事,对平民百姓来说,日本人突然就撤退了。中国人接管之后,日本人的纸币一概不承认,有一个
爷,通过养羊存了一些钱,结果日本人一走,全成废纸了。1947年,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势力范围在城市,
对手则在乡村,双方都有自己的纸币,平民谁都不相信。舅爷说,他们当时都是用花生米做中介物,连赌博
都是赢花生的。可以看出,当发生战争时,人们不晓得哪一方会赢,因此不信任纸币,只存金银。

    有人会利用货币赚钱,犹太人最为典型。莎士比亚 笔下的吝啬鬼 夏洛克 就是个犹太人,夏洛克 通过
放贷赚钱,视钱如命,连女婿都不信任。在犹太教义中,犹太人借贷给犹太人是有罪的,但犹太人借贷给非
犹太人是允许的。而基督教则认为放贷行为造成了不劳而获,应该禁止。可以看出 莎士比亚 对犹太人的鄙
视。放贷的行为虽然有争议,毕竟放贷人自己承担了风险。当发生战争时,就会有人利用货币发战争财。

    Nathan Rothschilds 这个犹太人家族就是 1800年代初期通过战争发达的。家族的主角是 Nathan Rothschild,
他还有四个兄弟,分别在伦敦、巴黎、德国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另外一个兄弟则机动调动。他们通过合
作赚取差价,比如巴黎的黄金价格高于伦敦,那么巴黎的兄弟就高价卖出黄金,伦敦的兄弟低价买入。1810
年代是 拿破仑 时代,英法处于战争状态,士兵只要金银。英国政府通过出售债券筹集军费,靠印钞机印钱
是不行的,会造成通货膨胀。英国政府鼓励人们购买债券,承诺战后会带利息返还。英国政府通过卖债券取
得了英镑,委托 Nathan Rothschild 去买入金银,然后 Nathan 负责把金银交付给战场前线英国的 Wellington 
将军。任务的风险和回报都是巨大的,Nathan 决定冒险。

    1815年3月,拿破仑 回到巴黎,准备重振旗鼓。Nathan 预测这次战争将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马上买入
了尽可能多的金银,准备将来以更高价格卖出。可惜,接下来的 Waterloo 战役,法国很快战败,和平一旦
到来,就没人出高价买 Rothschilds 的黄金了。Rothschilds 就决定在债券市场赌一次。1815年7月,Waterloo 
战役之后不久,Nathan 开始大量买入英国债券,买入过程中,债券价格不断上涨,虽然他的兄弟们劝他及时
卖掉,但 Nathan 始终不肯卖。直到 1817年7月,他们才开始卖,赚了一大笔,相当于今天的大约 6亿英镑。

    钱是赚到了,风险是巨大的,一旦赌输,Rothschilds 会血本无归。而且此后人们对 Rothschilds 家族
普通持憎恨态度,因为他们会给战争推波助澜,犹太人也因为这种赚钱方式而名声扫地。

    一战之后,德国民众需要支付巨额赔款,不堪重负,只有通过印钱来支付工人的工资,造成严重的通货
膨胀,人们用一大捆一大捆的钱去买东西,极其优秀的德国人,沦为别人的奴隶。而很多犹太人通过操纵货
币去发财,扰乱金融秩序,加剧社会的溃败,深刻伤害了德国人。1929年之后的大萧条时期,资本主义世界
一片失业和悲观,苏联开始宣扬自己的制度是优秀的。在德国,以 Hitler 为首的纳粹党人,提倡实业和科
技兴国为主导,尊重劳动者,抵制不劳而获,因此被民众推上历史舞台。几年下来,德国就成为经济恢复最
好的国家。到 1930年代中期,无论是会主义苏联还是纳粹德国,都反对犹太人投机倒把的行为,犹太人只
有在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大行其道。而当时的英法,包括美国,即使有各种调控,仍然看不到经济复苏的希望,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矛盾重重,只好容忍德国的快速发展,最后没能避免二战的爆发。但二战结束后,美国人
吸取教训,不再要德日的战争赔款了。

    二战时期,德国人对 Rothschilds 这个犹太人家族十分鄙视,专门拍了一部电影,情节是这样的:

    英法战争时,Rothschilds 的人在英国造谣,说英国要败了,债券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兑换成钱,人们纷纷
想抛掉债券,Rothschilds 此时大量买入;而背后,Rothschilds 早就收买了法国军方重要人物,保证法国人
失败,当英国获胜的消息传来后,人们纷纷想持有债券,Rothschild 此时又卖掉债券,赚取巨额差价。

    不管细节如何,Rothschilds 确实不是通过劳动去赚钱,这里面也并没有多少深奥的科学原理,关键是自
己要有资金,内部密切合作,然后投机,还要消息灵通,那就要买通政府官员,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动向。
正由于犹太人通过破坏信任机制去发财,扰乱金融秩序,因此近代的犹太人一直受到各国排斥。也正因为如
此,英美的银行家和律师都很少抛头露面。律师是因为自己要忠于客户,肯定说过很多慌。而银行家见不得
人的地方更多。

    我也很反感犹太人在金融领域的这种行为。如果一个人真想投机,那可以去赌博,赌徒之间互相是不信
任的,只有聪明人和运气好的人才能赚,输了也只是害自己一家。常年在赌场能赚钱的人,我是很佩服的,
确实是能人。

    听过很多人说: "犹太人聪明"。我承认犹太人聪明,是因为以色列人的科技发达,我只用科技来衡量一
个民族是否聪明。

    也有人说: "我知道的优秀的人,都去投行" 。这个我是不承认的,投机到把和优秀有啥关系?
中国人只认金钱和权力,也只用这两样作为衡量人的标准。实际就是: 那人赚钱了,所以他优秀。

    还有人说: "银行家最聪明了,全世界的人都给银行家打工"。这个我更不承认,投机都是背后使劲,银
行家无非是配合权势人物去赚钱,和聪明没半点关系。最典型的美国,美国人要打仗,最后即赢得了战争,
有能保证美国民众的生活质量不倒退。但这可不是银行家聪明会理财的结果,是因为美国人科技、军事实力
第一,导致一些独裁国家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权,甘愿钻美国人的裤裆,出卖自己国家民众的利益,买美国政
府发行的债券;美国人还能通过大量印美元来保持自己民众的生活质量,同时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同
样道理,不是因为美国银行家聪明,是因为美国科技军事强大,所以有国家愿意买单;美国 1913年建立 
Federal Reserve,目前控制全世界 1/4 的黄金,其中大部分都是其它国家的,这也不是银行家厉害,是二
战之后美国成为科技军事大国了;再看俄罗斯,是普京 KGB 那些军警听银行家的,还是银行家听普京的。
2003年,在一次有媒体参加的会议上,当时的俄罗斯首富对普京说政府腐败的事情,事后就被以逃税的理由
关进监狱,直到现在还关着呢;或者回顾 1929年的股市崩溃,之前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大亨,输到底的比比
皆是。投机成功的那叫运气好,不叫聪明;独裁国家可以通过大量印刷纸币来填补银行坏账,也不是经济学
家聪明,是因为独裁者身旁的坦克。对中国人来说,还是那句话: 那人赚钱了,所以他聪明。

    中国人 20多年来把政治和经济分开,做生意投机到把的一帆风顺,倡导民主自由的寸步难行。脑袋被
洗干净了,导致很多学经济的人抛开政治大谈经济,各种理论,各种专业名词。还有更二的,一个中国人出
书说: Rothschild 家族势力无比强大,财富可以控制整个世界,如今世界那些首富在他们面前都不算什么。 

    在火车上听北京一个所谓一流学校的国防生说过,说的头头是道,和真事似的;网上见过一个五毛亲自
大段引用,用来转移话题;其它说的人更多。前几天见一个商用女主持说这本书,才知道已经出到第四版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