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2012年播出,用 3个小时介绍三位经济学先驱人物: Keynes、Hayek、Marx。
三个人都和英国有密切关系。Keynes 就是英国人; Hayek 出生于奥地利,却很亲英; Marx 是德国人,
生活的时代比年轻时撰写了《The Communist Manifesto》,被欧美列为危险人物,只有英国愿意收留他。
他们都认为货币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但如何驱动货币,观点各不相同。Keynes、Hayek 虽然是对手,
但他们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许多优势,所以都试图修补改善资本主义经济; Marx 年轻时,资本
主义世界问题多多,他认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脱。
John Maynard Keynes,1883 ~ 1946,英国经济学家,他认为: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处于低谷时,政府
应该参与拉动经济,加速经济走出低谷。比如,政府应该通过借贷,对公共事业投资,这样可以促进就业,
减少社会矛盾。
Friedrich Hayek,1899 ~ 1992,奥地利出生的经济学家,他支持自由市场,而且很激进。他认为:
即使经济出现问题,也能逐渐自我恢复,政府不应该干预。政府干预经济只是暂时改善,但政府通过借贷去
投资,只会给未来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不应该把问题推到以后,应该由市场决定。而且他认为,政府干预
经济,权力扩大,民众会逐渐依赖政府,期望出现政治强人,最后形成独裁政治。由于 Hayek 倡导自由,
1940年代,他在美国受到许多人的欢迎。
Keynes 认为经济危机期间,政府不去干预经济,那是乌托邦的理想国才有的事; Hayek 认为政府干预经
济是感性行为,只会把问题拖到未来。两个人从第一次见面就开始争论,直到相继去世。现在,这个争论依
旧存在。但在现实中,每当经济出现危机时,政府都会干预,增加就业,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困境,否则政
府会被民众骂死的。美国 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就实行了 New Deal,增加对公共设施的投资,
比如修建水坝、拆迁旧楼重建等等。New Deal 效果并不明显,很难评价这个政策,最后是战争把美国彻底拉
出了经济低谷。但此后每当美国经济遇到危机时,政府总会增加公共支出,促进工人就业。2008年的经济危
机期间,美国依旧投入几千亿美元来缓解危机,在 Arizona 修建了大规模的自然供电系统。
Hayek 的理论对政府压力太大,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政府完全采纳过他的自由市场的观点,无法断言他的
理论是否可行,但 Hayek 的理论也能解释经济现象。1920年代,美联储通过降低利率,激励人们投资,美国
经济一片大好。Hayek 觉得降低利率的方法持续时间过长,预测很快会导致经济的大危机。Hayek 预测对了,
但无法确定经济危机是否是他说的政府调控造成的。这类经济现象似乎在重复。2001年,美国经济减速,
美联储调低银行利率,人们愿意拿钱去投资,房地产繁荣,直到 2007年泡沫破碎,全球经济危机开始。
1950、1960年代的冷战时期,英美政府干预经济,资本主义世界一片繁荣,Keynes 的思想占据主流,
很少有人过问 Hayek 的理论。
进入1970年代,英国社会不但有高失业率,通货膨胀也很高。根据 Keynes 的理论,这两点是不可能同
时出现的,现实中却出现了。英国民众因此选出了保守党的 撒切尔夫人作首相,更换政党,希望她能改善
英国经济。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减少对公共的投资,削弱工会力量,把一些政府扶植的企业私有化。政策
实行初期,导致银行倒闭,一些企业破产,工人大规模罢工,300多名经济学人士联名劝她放弃 Hayek 的
市场经济,采纳 Keynes 的观点。撒切尔 顶住了压力,英国经历了经济改革造成的阵痛。后来的事实说明,
她身边的 5、6个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对的。这些政策和 Hayek 的观点十分符合,1980、1990年代,Hayek
名望大增。但英国政府削弱工会的做法,加强了政府力量,这又和 Hayek 的观点相对立。
同样经济现象也出现在美国,认可市场经济观点,倡导个人自由的 Reagan 被民众选为总统,市场经济
思维在英美成为主流。
Karl Marx,1818 ~ 1883,德国律师,哲学家。Marx 对于资本主义的论述极其深刻,即使反对他的人都
承认这一点。他的许多理论观点,在写作的当年并不可信,但是 100多年后的今天再看,却特别真实。因此
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 Marx 理论的追随者。在德国,Marx 出生地,有专门卖 Marx 纪念品的小店,每年有
4万多游客,其中 1/4 来自中国。
Marx 主张彻底废除资本主义体制,问题的关键是: 他并没有给出一条明路,关于如何建立更好的体制,
他也没有明确主张。实际上,在 Marx 的晚年,资本主义体制已经做了许多改进,他在英国的生活已经很好了。
他的观点后来被共产主义者奉为经典,共产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不要市场,政府控制一切。可惜这
场持续 70多年的实验失败的很彻底,没有一个国家是成功的。虽然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毛病很多,还没有人
设计出一个更加优秀的经济模式。
BBC 这个系列论述清晰,没有专业词汇,普通人也能看懂,了解了 100多年来的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
PBS 之前也有题材类似的纪录片,长 6个小时,开始是把三个人的观点搅在一起介绍,看完之后感觉很混乱。
如今,Keynes 经济学在西方很受青睐,GDP 之类的概念就是 Keynes 提出来的。经济学的难点在于人的
心理无法揣摩,天生就有不确定性,无法象物理学、数学那样做到精确预测。Keynes 自己也不例外,他也在
1929年股市崩盘时赔进去一大笔钱。经济学用到数学,Keynes 为了研究数学,在 1930年代,购买了科学巨人
牛顿的 200年前的纸稿。
共产主义的计划经济也有好处。比如灯泡的灯丝,其实坚持 5年不坏都没问题。但资本主义商人为了赚
钱,故意降低灯丝寿命,否则没有回头客了。共产主义者就不屑于这种行为,在前东德,1980年代共产主义
时期生产的冰箱,有很多现在还能正常使用; 中国 1970年代生产的自行车,那质量极好; 其它设备也是如此,
要么没有,只要有的,产品质量都过硬。直到 1980年代中期,县城酒厂生产的原浆酒都特别好喝,老一辈人
说起这事,都说现在酒厂那酒都不如以前的,掺水严重,工序也不行。其它设备也是如此,要么没有,只要
有的,产品质量都过硬,不会偷工减料。看看现在生产的自行车,那钢口,一年下来就不成样了,修车师傅
最清楚了。但计划经济需要强硬政府的控制,那些观点不同的人,轻者被排挤监视,剩下的都被关进了监狱。
我对经济学始终没啥认知。2001年下半年去大连入学,我和另外一个屋的同学一起做了数学系本科生的
助教。两个室友则做了经管学院的一个老师的助教。期末,经管有数学考试,他俩批卷子,老多不及格的了。
后来上面让他俩把 45分以上的全部提到及格。这是我对经管学院的第一个印象,一个学期下来,我也对大陆
的高等教育有了许多了解。2005年又接触过一个经管学院的毕业生,她在一个中学教书几年,想读一个 MBA,
正好和我想考的是一个学校。她数学不行,头一年没考上,我给她讲过一次课,后来她考上了,她是很社会
化的人,我这种不喜欢中国文化的和她根本聊不到一块去。2006年下半年,到北京入学,宿舍周围就是 2005
级经管的。那帮学生天天打 CS游戏玩,有时候还玩麻将,直到最后一年要找工作毕业了,才终于不玩了。
我问室友: 这些人天天玩,来学校是为了啥呢?室友跟我说: 其实很多人上学就是为了拓展人脉。
300多经济学家认为撒切尔夫人应该紧急刹车,事实证明极少数人的观点是对的,可以看出经济学的复杂,
很难预测。从 撒切尔 的政策也可以看出市场经济需要自由的政治体制才能正常运作。比如 撒切尔 减少公共
支出,削弱了工人的力量,用中国人的洗脑思维去理解,似乎这是在做坏事。实际上,减少公共支出的一个
好处,就是全面纳税少了,工人福利降低,但是其它群体减少了压力;同样,如果让纳税人出更多的税,也未
必就是坏事,这样公共支出也多,民众的福利较好。没有哪种方式是始终先进的,每隔一段时期,就要调整
一下政策。这种调整就必须有政治体制来保证,不同政党的立场不同,双方都不是完美的,必须要能够轮替,
让当时时代洪流的民众做选择。如果放在一个独裁国家,市场经济根本无法运作。只要加税,肯定就是坏事,
因为多收的钱不会被投入到民众的福利中,受益的是一小撮;同样,只要是削弱工人力量的行为,肯定也是
坏事,独裁者不会因此减少平民的纳税。
衡量一个经济模式,必须全面系统,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用现在市场经济的词汇去衡量过去的中央计
划经济。比如衡量老毛当年的中央计划经济,不能因为工资少就说生活条件差。老毛时代工资是少,但物价
也稳定、便宜,完全没有通货膨胀,物品质量好,买一个之后许多年都不用再买,民众福利完善,工人看病
大多数都能报销。更不能用 GDP 去衡量老毛的计划经济,因为 GDP 是 Keynes 针对市场经济体系提出的概念。
1991年苏联解体后,英美的经济全球化经济政策开始影响全球,10多年间,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繁荣。
20年多过去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已经很明显了。发展中国家成了美国的廉价生产基地,类似于经济殖民地。
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全球化,也暴露出了资本主义的真正模样,淡化了之前几十年对自由民主的热衷,而将自
身黑暗的一面显示出来。英美金融机构把亲信安插到政府部门,串通起来干坏事。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前,
人们推崇美国的金融机构投资银行 Golden Sachs,因为给的工资高;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人们发现,该
公司为经济危机推波助澜,自己制造一款产品,自己明明知道是有问题的,却不告诉客户。极力向客户推荐,
靠客户之前对自己的信任欺骗,最终导致客户银行破产。公司把亲信安插到政府中,比如美国财政部长、
欧洲央行总裁,政府制定的政策,总会符合他们到意愿。纽约总部的大楼,连牌子都不敢挂。面对这种骗子,
美国国会也只能质疑提问,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如今的欧债危机,也有 Golden Sachs 的影子。希腊、西班牙
民众抗议不断,有的组建和当年纳粹类似的团体,有人重新开始怀念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回想 1929年
美国股市崩盘导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接下来 1930年代,纳粹和共产主义的兴起。历史就是会不断循环,
并非当年的人们愚蠢,是资本主义模式确实出了大问题,让人们看不到希望。
大陆常见的书本中,总是强调市场经济的优势。从 10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市场和计划,是
对经济问题的两个不同流派,如同两个不同的哲学流派,不能确定说哪个好,会随着历史发展而变化。如同
执政党,必须要有轮替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否则就是走邪路。
现在大陆的经济模式是 1992年之后形成的,并不是市场经济,中国公共事物,比如医疗,福利,这些在
老毛时代都很完善,工人看病不用花钱,单位年底会有很好的补贴。现在是纳税率非常高,大量民众却都看
不起病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有人崇拜金钱和权力,但也有人崇拜法制、科学、技术、民主、自由,有
很大的制衡,能满足各类人群的理想。在大陆,后面 5样都被砍掉,又不放权,民众没有选择,就剩下钱了。
共产主义者废掉了资本主义,却并没有创造出一种更好的经济模式; 大陆废掉了老毛的计划经济,也没
能建立起来更好的经济模式,反而把中国人的自私和奴性发挥到了极致,超过一百多年来中国的任何一个政府。
对比老毛的时代,很多家庭都养 5、6个孩子,普通工薪阶层如果养 3个孩子,感觉不到压力。现在工薪阶层
的人再去养 3个孩子试试,毛时代高中毕业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反哺家庭。现在普通工薪阶层的孩子,不上
大学肯定找不到像样工作,无法反哺家庭;上大学就需要昂贵的学费,而且大学毕业也未必能有像样的工作,
孩子结婚还得啃老,还得给孩子攒买房子的钱。结果是,要么夫妻二人过劳死,要么去做坏事赚大钱。对比一
下,比老毛时代有啥优势?比老毛时代都没有优势,就更别提西方市场经济了。好在只要经济高速发展,负面
因素都能压住,将来国际形势变了,就是改天换地的时刻。明明不是西方经济模式,却非要用西方的一些标准
去衡量,比如 GDP,只说不断进步。即使用西方标准,也没有说服力,人均GDP 的排名 30多年来始终在下降。
说明大陆这种经济模式并没有内在优势,只是赶上了世界经济大发展的年代,中国在发展,别人发展更快。
看看上涨的物价,一个政府可以随便印刷纸币的经济模式,无法用现代经济标准去衡量,只能用中国传统的
义和拳黑社会文化去解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